刺绣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有多久的历史了?
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 在敦煌125-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是一佛二菩萨说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梁沈约有绣像题赞,序言上说:“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
早在公元4世纪,十字绣就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 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
因为刺绣,多是妇女所作,这也是成为妇女重要的技术功能之一,刺绣也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一种手工技艺,在中国手工刺绣工艺历史能够达到2000多年。根据尚书记载,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章服制度上面都有一画而裳绣,在周代的时候就有刺绣的记载,而湖南和湖北出土的战国,以及两汉时候的绣品水平都非常的高。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 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
古代刺绣工艺中说的“四大名绣”是指?
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和四川蜀绣。广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富于变化等艺术特色闻名中外。广绣首开中国绣品传至欧美、风行海外的先河,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 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答案】:B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羞花”说的是杨贵妃。
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刺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苏州刺绣 苏绣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刺绣有哪几种绣法
1、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
2、包针绣,青岛刺绣厂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研创成功的著名机绣新针法之一。其特点是在需要绣制花纹的底布上,先按花形横向排列上一支支细钢针,再用引好绣线的绣针在每支排齐的钢针两侧,纵向上下刺绣,把针包绣在所绣花纹的底布上。游针绣,又有游茎、绕茎、浮茎之分。
3、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饶绣】: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打籽:它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
4、中国刺绣流派 :苏绣、湘绣、蜀绣(又名“川绣)、粤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民族刺绣。
5、刺绣的25种针法分别为:平绣,垫绣,扎针,戗针,擞和针,蹙金,盘金,平金,施针,铺针,套针,撒针,旋针,滚针,缉针,标针,绗针,锁绣,锁边绣,打子,蕾花、挑花,补花,雕绣,抽丝。平绣:绣线从花纹轮廓一边起针,直拉到轮廓的另一边落针,设单数起针、双数落针。
明清时期绣品用途主要有哪些?绣法和针法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绣品的主要用途包括台布、枕套、靠垫等日用生活用品,屏风、壁挂等陈设品,生活服装及表演服饰等。针法有齐针、扎针、套针、长短针、打子针、戳纱等几十种。
针法有齐针、扎针、套针、长短针、打子针、戳纱等几十种。彩绣《天鹿锦》是明代刺绣珍品,用红绒线绣成地子,“天鹿”由龟背纹组成,每个龟背单元外围用香色绒线戳制,内晕成白色,鹿头向后转,作伏状。
色调对比强烈,鲜艳。鲁绣为山东生产的刺绣品,主要特点是以双丝拈线,俗称“衣线”绣作,色彩浓丽,花纹苍劲,形象优美,质地坚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蜀绣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关于蜀绣的历史与发展你了解多少?
蜀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而在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黄铜雕像和龙纹玉,揭示了蜀绣可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 汉朝时期的文献,如杨雄的《蜀都赋》,表明蜀绣在汉代已经非常繁荣。绣女们的技艺高超,以至于蜀绣被用作皇家官服,并由专门的机构东织室、西织室负责生产。
蜀绣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杨雄的《蜀都赋》:“一枝烛辉煌,若以锦布绣之,则貌若无物。”杨雄做了刺绣后;西汉末年刘欣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代蜀绣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在西汉时期,织锦和刺绣是人们心目中最精美的丝织品,说明当时的织造和刺绣技术应该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蜀绣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战国末期蜀郡已经成为位居中国第二位的丝织业基地,秦汉时开始在成都设置锦官,人们对衣饰的多样性需求使绣和锦并肩发展,并产生出了蜀绣独具特色的锦纹针。
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均被用来换马以应作战之需并补财政之不足。(一)蜀绣绣艺绝天下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发于成都),故唐宋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汉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
文字的记载,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蜀绣就有相当高的技艺。其起源于夏桀时期(公元前1818—前1766年),古蜀国的蚕丛氏因教先民养殖桑蚕而首位称王的。推算,应有3000来年的发展历史了。关于蜀绣,最早记载的文字,出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高度赞誉了蜀绣技艺。